昨晚(27日)北台灣一陣天搖地動,震度讓許多民眾驚魂未定。根據專家最新研判,這波地震恐是一連串地震活動的開端,地球已經進入活躍期,未來地震發生的頻率可能更加頻繁。

圖片來源:《CTWant》
根據《東森新聞》報導,昨天晚間9點11分,台灣發生芮氏規模6.0地震,震央位於隱沒帶,由於距離都會區較近且屬於直下型地震,北部地區民眾感受特別明顯。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,這次地震的震動模式先是上下晃動,接著才是左右搖擺,能量相當於半顆原子彈。

圖片來源:中央氣象署
專家進一步解釋,全球正處於地震活躍期。今年7月30日,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發生規模8.8強震,結束了長達1400天的平靜期。這段平靜期在全球地震紀錄中排名第六長。而在今年3月28日,緬甸發生規模8.2的強震後,打破了地球的平靜狀態,使得規模6至7級的地震頻繁發生,目前今年已累積90次規模6以上的地震。

圖片來源:《東森新聞》
郭鎧紋歸納出三個重要觀察:首先,緬甸強震後地球已被喚醒,每個月平均會有16次規模6以上地震;其次,地震活動明顯集中在南北兩極地區,異常頻繁;最後,大規模地震前往往會有前震出現。
提醒民眾:「地震無法預測,但可以預防!」、「請準備地震包,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」、「平時多注意逃生路線」、「家俱要固定,避免地震時傾倒」、「保持冷靜,地震時躲在堅固家俱旁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