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叔把癱瘓婆婆送來我家,我不吵不鬧老公卻轉身把婆婆送去養老院
01
結婚,是找一個人和自己患難與共,風雨同舟。如此,才是結婚的真正意義。
在小叔子家帶了8年孩子的婆婆,在一次摔倒後,突然被確診了中風半癱。
沒辦法生活自理的婆婆,成了名副其實的負擔。
剛開始,小叔子夫妻倆還像模像樣照顧了一段時間。
可隨著婆婆躺在床上的時間越久,小叔子夫妻倆就覺得是累贅。
於是,小叔子夫妻倆輪流打電話跟宋琴和她老公訴苦,說自己負擔重,還有兩個孩子要養,家裡還有個癱瘓的老母親,這日子就快要過不下去了。

02
一開始,老公並不同意,畢竟從到到尾受益的只有小叔子夫妻倆。
公婆從小就偏心小兒子,什麼好東西都往他那裡塞。公公去世後,婆婆更是全副身心撲在了小叔子家。
從小叔子結婚到生孩子,再到養孩子,婆婆可謂是勞心勞力,出錢出力,從不敢懈怠。
然而,對小叔子掏心掏肺的婆婆,卻在中風癱瘓後第二個月,就被小叔子迫不及待往外送了。
雖然宋琴和老公多次不滿婆婆的偏心,可婆婆依舊我行我素,絲毫不受影響。
頂著大兒子大兒媳不養老的壓力,婆婆也要堅守在小叔子家,幫他們操持一切,生怕他們委屈了自己。
對此,剛開始幾年,宋琴總是為了此事跟老公吵架。可吵多了也沒意思,因為婆婆壓根無動於衷。

03
再到後來,宋琴懷孕生子帶孩子,婆婆都沒有參與,美其名曰婆婆沒有義務幫襯兒媳婦。
好在宋琴有對善良又通情達理的父母,婆家不給力,他們娘家就頂上,照顧月子,照顧孩子和家務,一樣不落。
正因為有了父母,宋琴才能在窒息的婚姻里得到喘息的機會。
隨著孩子逐漸長大,日子逐漸好過之後,宋琴對婆婆的偏心也逐漸釋懷了許多。
反正婆媳倆沒有血緣關係,婆婆對他們不管不顧之後,剩下的就只是逢年過節打個招呼互相點個頭的禮節。
原以為婆媳各住一處,相安無事,偏偏婆婆卻摔倒中風癱瘓了。
畢竟久病床前無孝子,誰又能長期好脾氣耐心地照顧一個癱瘓的婆婆?

04
小叔子夫妻倆照顧了一個月,就叫嚷著受不了了,要把婆婆往哥嫂家送。
而老公每次也沒有明確答應,也沒有明確拒絕,就是這樣模稜兩可。
直到小叔子扛不住了,直接先斬後奏把婆婆送了過來, 連帶著她的一應生活用品。
宋琴理解老公的孝順和為難,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大吵大鬧,而是冷眼旁觀老公的做法。
原以為老公會讓她長期照顧婆婆,結果老公卻轉身就去聯繫養老院了,說要把婆婆送去養老院。
小叔子一聽,頓時就跳腳了:那怎麼行?這可是咱們親媽,你忍心把咱媽送去養老院不管不問嗎?
老公沒辯解,而是冷冷地甩出一句話:你不忍心,那你就把咱媽接回你家繼續照顧。
一聽到婆婆又要砸自己手上,弟媳婦連忙擺手拒絕,說那怎麼行?我們已經照顧了一個月,工作家庭全都耽誤了,連孩子也顧不上。
小叔子也隨聲附和:哥,嫂子工作清閒一些,就讓嫂子幫忙照顧吧。嫂子的脾氣都是出名的好。

05
聽到小叔子這句話,宋琴頓時覺得憋屈不已。
當初她生孩子坐月子,婆婆偏心不肯來幫忙,小叔子夫妻倆也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,壓根沒勸過婆婆。
如今倒好,自己有困難的時候,指望不上婆婆。
婆婆生病癱瘓了,小叔子卻指定她來長期照顧,這算盤打得真好。
老公依舊不說話,只是臉色更陰沉了。他怎麼不生氣呢?父母偏心弟弟,可弟弟偏偏理直氣壯地啃老。
如今,親媽都癱瘓在床了,弟弟不想著親自照顧盡孝,反而把人往外送,這豈不是讓親媽心寒不已?
最後,老公一錘定音:你嫂子工作清閒,但家裡也有兩個老人等著要照顧,沒辦法照顧癱瘓的婆婆,就把咱媽送去養老院,去了養老院還有人幫忙擦身換尿布。
不等小叔子反駁,弟媳婦搶先表達了不滿:長期住在養老院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呢,我們家經濟條件可不算好,哥嫂你們得承擔大頭。

06
宋琴緊張地看著老公,生怕老公一個心軟就答應了下來。
養老院每個月花銷得5000塊錢,自己也不是出不起這個錢,只是出得很憋屈。
好在老公也發話了:你們夫妻倆要是有什麼不滿,就自己把咱媽接回去照顧,反正我也不做冤大頭,咱媽幫你們帶了8年孩子,我也不追究了,養老院費用兩家平攤。
老公說完,就開始張羅著把婆婆送去小叔子家。
見狀,小叔子夫妻倆只好連忙答應下來,畢竟有人幫忙平攤一半的養老費用,已經算很不錯了。
老公一拍定板後,就聯同小叔子夫妻倆把婆婆送去了養老院,而兩家人不定時去探望陪伴一下。
雖然每個月要花2500,但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地照顧,宋琴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。
畢竟,婆婆再如何不是,也生養了老公,是他的親生母親,善良的老公如何都不會袖手旁觀。
與其跟老公大吵大鬧婆婆的歸屬問題,還不如花點小錢成全老公的孝心。
大家說,如果是你遇到這樣偏心的婆婆,你願意平攤養老費用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