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聽一位媽媽抱怨說:
「我發現一個問題,當我老公不在家的時候,帶娃雖然累些吧,可心裏面不會憋屈著難受,可只要他一回來,看他躺著在那裡刷手機玩兒,脾氣就會立馬變得特別暴躁,誰懂啊,到底什麼原因??」
講真的,但凡是身處媽媽這個角色的,從內心深處都會若隱若現地產生這種感覺
包括蘭媽也是一樣,剛開始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,內心不禁生出一種聲音「說得不就是我嗎?…」
是呀,媽媽很容易情緒化,媽媽也容易在有爸爸的地方變得脾氣暴躁,可這些都是因為媽媽無理取鬧、沒事找事嗎
並不是
記得《香蜜沉沉燼如霜》里有一句台詞很經典:「無情則剛強,無愛則洒脫」
雖然結局還有一句:「心若存愛者,何懼憂與怖」,可真正能做到如此大愛的人又有多少呢?
我們只不過是芸芸眾生里的一角,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,有期待、有害怕、也有暴躁的七情六慾,也是再合適不過了
所以,當一個爸爸回家後媽媽脾氣就變得更加暴躁的原因,也一定是感情和心靈上的寄託崩塌了
假如真的有愛、有安全感,又怎會被養得如此脆弱不堪呢?
因為脾氣暴躁的宣洩背後,實際上也是一種情緒上的求助呀
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景下生活的媽媽們,很容易見到爸爸後就爆發出更多委屈和負面情緒:

01
媽媽的信任感崩塌了
需要安慰時得不到回應,總是以忙、走不開為藉口
聽過這樣一段話,很有感觸:
「如果一個女人婚前溫柔愛笑,婚後突然很兇悍,那一定是在婚姻裡面受了委屈,而不是人品有問題,女人婚後做了妻子、媽媽、兒媳的角色,後來她嗓門變大了,脾氣也暴躁了,都說她變了,可是誰又知道她受了多少的委屈呢」
認識的一個媽媽就是如此,女兒出生之前,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跟小公主一樣高貴優雅
太招搖的形象和氣質,也總是讓丈夫有些擔心,生怕被哪個有心之人給撬走了牆角,每天對著她各種獻殷勤,也跟之前談戀愛一樣整天如膠似漆
可自從生了女兒之後,她就一門心思撲在女兒身上,為了女兒的成長甚至直接辭職回家,成了一個天天給孩子洗衣做飯、有忙不完家務活,還有消化不完的家長里短矛盾的家庭主婦
本以為,等孩子長大就好了,自己心態放好些,只需要陪著女兒健康快樂長大就行了
可誰也沒想到,孩子長大哪有那麼快呀,是屬於多少個日日夜夜的付出、和硬扛呀
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她和丈夫還配合得很不錯,丈夫在外面掙錢,她在家裡帶孩子、收拾家務、煮飯,然後還要經常忙於各種人情世故、禮尚往來
可漸漸地,孩子大了需要好習慣培養、作業輔導,人情世故也容易產生很多矛盾糾紛之後,媽媽身心疲憊、也急需丈夫的關愛和陪伴
但每一次渴望被關心的訴求得不到回應後,媽媽就逐漸心寒意冷了,不願意再跟丈夫溝通什麼,除了孩子之外,也不願意再跟夫家的人和事兒扯上關係
也許很多人會說:「一家人如果把關係處成這樣了,還有什麼意思」,但對於媽媽來說,她就是三個字:憑什麼
再說些什麼,她就會直接大訴苦水:
「憑什麼,好人他們做了,壞人就讓我一個人做」
「兩個女兒都是我一手帶到大,沒有一個人幫忙,憑什麼我需要的時候都假裝看不到,等他們需要的時候就來對我道德綁架?」
「我就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地不被打擾,好好陪伴孩子長大,這有錯嗎?
憑什麼就把我想得那麼壞、那麼糟糕」
是呀,全職媽媽本身就是一個出力多、費心多,卻很容易不被人理解和尊重的角色,如果連最親的枕邊人都無法同心同力,那日子過著還有什麼意思,再碰面見到時又如何能平靜地心平氣和呢
所以,爸爸回家後,媽媽若脾氣更暴躁,反而是一種情緒性無助,希望被理解、也渴望被關愛
如果爸爸們能讀懂這一點,回家後對妻子多一些體貼的暖心話,當著孩子的面再故意多抬高媽媽的家庭地位,我想任何一個媽媽都會立馬滿血復活,在做好家庭主婦這件事上更加盡心盡力了

02
家庭責任分配不公
爸爸回家後總是添亂,不幫助還態度囂張得如皇帝
關於媽媽這個角色,最近有一個比較火的情感共鳴:
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,所以創造了媽媽,哪怕孩子輕輕地哼哼唧唧一聲,媽媽都會本能地強撐著意識醒來,然後再輕輕地抱著孩子輕撫著說:「媽媽在,媽媽在」,好像沒人教我們怎麼做媽媽,但我們又好像天生就會當媽媽似的」
是呀,懷胎十月、一朝分娩,媽媽所經歷的骨開十指,是世間zui痛的撕裂之極,媽媽也用自己的九si一生才換來孩子的一聲啼哭
而家裡的其他人呢,只需要一瞬間,就成了爸爸、爺爺和奶奶,後面也只需要一句話「真快,孩子又長大了」,就輕鬆坐享其成了「好不容易長大孩子」的功勞
如此,怎能讓人心服口服呢
閨蜜是一個全職媽媽,生頭一胎的時候,為了讓女兒不成為留守兒童,堅持把孩子養在身邊自己帶著
生了第二胎的時候忙不過來,希望婆婆幫忙搭把手,婆婆卻以「趁著年輕,想多掙些錢」拒絕了
不僅如此,丈夫也是一個脾氣大、態度比較囂張的皇帝性格
以前女兒鬧騰得連一頓安生飯都吃不成,讓丈夫照看會兒孩子,丈夫每次都以上廁所為理由拒絕
以前兩個女兒輪著班生病忙不過來時讓丈夫請假,丈夫給出的理由也是「公司沒人,請不到假」,好不容易有一個請假名額,最後也被丈夫當好人讓給了其他同事
就這樣,類似的情況發生得多了,閨蜜自然而然被鍛鍊成「一敵三」的女強人威力
家裡面上上下下、里里外外,包括所有的人情世故都是她一個人硬撐著,本以為這樣的日子雖然苦,但看著兩個女兒在自己身邊慢慢長大,內心也是踏實、充滿成就感的
可每次看到丈夫回家,對女兒學習不聞不問,只顧著自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的皇帝般待遇時,整個人都不好了
…
還有一個全職媽媽也是一樣
一把屎一把尿把兩個女兒帶到大,爺爺奶奶從未有過精力和經濟上的幫扶,可在人前說起孩子時,親戚們總是夸爺爺奶奶優秀,把兩個孫女養得白白胖胖,甚至還有一些叔叔阿姨們直接對奶奶說:「看你孫女長得跟你一個樣,都是有福的人」
於是,每次聽到這裡,媽媽心裡就會堵得慌
一股來自「憑什麼所有事情都是我的,憑什麼你們什麼都不幹就可以坐享其成,憑什麼我要按照你們的要求去生活」的不服和不甘心
所以,當一個家庭出現責任分配不公時,媽媽獨自承擔太多時內心就會不平不滿,以至於她們情緒低落、對丈夫和整個家庭都失去了信心和熱情
再看到讓自己不滿的事情,聽不到不順耳的聲音時,心中無愛了,自然也就沒必要去逆來順受地維持或者討好了
不想讓原本幸福的家庭走向如此衰敗地步,那家裡的每一個人,爸爸,包括爺爺奶奶,都應該秉承「一家人就要有福同享、有難同當」的經營原則
正所謂,一代的幸福是需要靠三代人的舉拖,才換來的代代傳承,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也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精神傳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