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位老人第一次來中國竟然是為了參加女兒的葬禮。
但他們看到女婿跪下,卻沒有絲毫責備。
反而趕緊把對方拉起來,緊緊抱著他,輕輕拍背安慰他。
這份超越悲痛的寬容和理解,讓網友更加感動。

葬禮上,所有人都哭得不能自已。
尤其是楊淙,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。
但網友卻對此並不買單。

奇娜去世後,網友將她的帳號扒了個趕緊。
她很早就提過自己身體虛弱,時不時就會頭暈眼花。
但作為丈夫的楊淙,似乎並不在意。
所以才會導致最後的悲劇。

關於帳號,楊淙表示「永遠屬於奇娜」。
但事實卻是,他拿著妻子的帳號發視訊、直播帶貨。
所以被網友質疑「利用亡妻炒作牟利」。
尤其帶著岳父岳母遊覽中國的行為,更是引發爭議。

奇娜去世的悲劇中,楊淙面臨著多方爭議。
但網友在評判時也應該多一些理性思考。
畢竟失去摯愛之人的痛苦外人難以完全體會。
網絡上的片面之詞也未必能還原事情全貌。

悲傷並非只有痛哭流涕一種表達方式。
每個人承受和消化痛苦的方式不一樣,外人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。
就像奇娜的父母,強忍著身體不適和悲傷,堅持要送女兒最後一程。
他們內心承受的痛苦,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多。

而楊淙決定帶岳父母旅遊,聲稱是完成奇娜遺願。
這背後也確實有著奇娜和中國這片土地長達19年的深厚情緣。

紮根中國十九載
能被央視採訪,奇娜從來都不是一般的「洋媳婦」。

2004年,她在阿根廷遇到中國小伙楊淙。
命運的紅線就此悄然纏繞。
兩顆年輕的心漸漸靠近,自然而然地確立戀愛關係。
但這段跨國戀情起初並不被雙方家庭看好。

楊淙的父母擔憂兒子遠在異國他鄉,難以回國。
奇娜的父母則顧慮女兒遠嫁中國,山高水長,日後恐難相聚。
但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。

奇娜認定了楊淙,不管不顧要跟隨對方。
2006年,她帶著剛出生的大兒子,跟著楊淙回到福建長汀這個客家小城。
這一待就是整整19年。

最初,兩人只在阿根廷結婚領證。
但在楊淙心裡,只有在中國結婚才算圓滿。
回歸第二天,兩人便領取中國結婚證。

回到中國後,生活並非一帆風順。
語言不通,飲食不習慣,文化差異大...都是生活中的問題。
但奇娜憑著對丈夫的愛和對生活的熱情,一點點融入進來。
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,甚至還會說客家話。
後來和丈夫一起開了蛋糕店、火鍋店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
最重要的是,奇娜性格好、脾氣好。
所以她能得到楊淙家人的喜歡,也能得到網友的喜歡。

因為形象好、性格開朗,奇娜還登上央視節目。
她不管走到哪都自豪地說自己是中國人,是長汀人,長汀就是她的第二故鄉。
所以在去世後,她的骨灰一分為二,一半陪在丈夫身邊,一半跟隨父母回到家鄉。

多年來,奇娜的生活都很幸福,但她的心裡卻始終都有個心愿沒完成。
就是把遠在阿根廷、一次都沒來過中國的父母接過來,帶他們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。